Gar Quotes 噶千語錄 - 6 (2011/3/29)
轉譯自 Garchen Buddhist Institute 2011/3/29 Gar Quotes Message 法訊
傲慢與嫉妒不易察覺,有時候出現時是一種隱隱的不悅感。例如有人讚美你,你心裡頭會覺得很舒服,但如果那個人接著說:「你很好,但是他比你更好。」那時候你可能就會覺得不太舒服了。我們通常不喜歡聽到讚美他人的言詞。若是如無法及時察覺這種微細的傲慢與嫉妒,就會逐漸養成耽執於自己的快樂而視他人為敵的強烈情緒。這一切的根源,是對自我的執著。由於我們堅信這一個「我」,因此任何威脅到「我」的事物都令我們感到不安。當被他人批評時,我們就會感到憤怒。
事實上,當他人責怪你時,若是你並沒有過失,他人的責怪並不會使你變成有過失。當他人讚美你時,你的功德也不會因此增加。不論人們對你的評價為何,事實上並不能使你的過失或功德有所增減。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有過失。如果你並沒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,那麼你無須感到難過,因為他人的批評不會讓你變成有過失。如果你確實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,那麼指出你過失的那個人便是幫助你進步的良師益友。大圓滿巴珠仁波切 (Patrül Rinpoche) 曾說:「勿思己功德,勿思他過失。勤觀己過失,勿觀他過失。」
察覺傲慢與嫉妒等微細念頭的生起很重要。這些情緒特別難以察覺,因此你必須勤於保持正念。當這樣的念頭生起時,你必須運用方法將它捨棄。理想上,你透過察覺而消除這樣的念頭。若你已知道如何修持正念的覺性,你會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剎那看見念頭,並認出它的空性本質。如果你可以認出這一點,那麼念頭就不能支配你。念頭無法從任何地方影響你。如果你的正念仍不夠堅固,你可以運用菩薩道的方法,思維對方是你的母親、好友、孩子,而向對方生起愛心和慈悲心。
如果在某些情況下這麼做太困難,你可以應用別解脫道的方法,思維這種情緒的過失,了知隨著情緒去造作行為將會墮入下三道。你應在煩惱出現時,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運用。你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去修持,這就有如孩子應穿孩子的衣服,大人應穿大人的衣服一樣。孩子若是穿上大人的斗篷必定會有麻煩。總而言之,佛陀說:「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
轉譯自 Garchen Buddhist Institute 2011/3/29 Gar Quotes Message 法訊
傲慢與嫉妒不易察覺,有時候出現時是一種隱隱的不悅感。例如有人讚美你,你心裡頭會覺得很舒服,但如果那個人接著說:「你很好,但是他比你更好。」那時候你可能就會覺得不太舒服了。我們通常不喜歡聽到讚美他人的言詞。若是如無法及時察覺這種微細的傲慢與嫉妒,就會逐漸養成耽執於自己的快樂而視他人為敵的強烈情緒。這一切的根源,是對自我的執著。由於我們堅信這一個「我」,因此任何威脅到「我」的事物都令我們感到不安。當被他人批評時,我們就會感到憤怒。
事實上,當他人責怪你時,若是你並沒有過失,他人的責怪並不會使你變成有過失。當他人讚美你時,你的功德也不會因此增加。不論人們對你的評價為何,事實上並不能使你的過失或功德有所增減。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有過失。如果你並沒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,那麼你無須感到難過,因為他人的批評不會讓你變成有過失。如果你確實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,那麼指出你過失的那個人便是幫助你進步的良師益友。大圓滿巴珠仁波切 (Patrül Rinpoche) 曾說:「勿思己功德,勿思他過失。勤觀己過失,勿觀他過失。」
察覺傲慢與嫉妒等微細念頭的生起很重要。這些情緒特別難以察覺,因此你必須勤於保持正念。當這樣的念頭生起時,你必須運用方法將它捨棄。理想上,你透過察覺而消除這樣的念頭。若你已知道如何修持正念的覺性,你會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剎那看見念頭,並認出它的空性本質。如果你可以認出這一點,那麼念頭就不能支配你。念頭無法從任何地方影響你。如果你的正念仍不夠堅固,你可以運用菩薩道的方法,思維對方是你的母親、好友、孩子,而向對方生起愛心和慈悲心。
如果在某些情況下這麼做太困難,你可以應用別解脫道的方法,思維這種情緒的過失,了知隨著情緒去造作行為將會墮入下三道。你應在煩惱出現時,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運用。你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去修持,這就有如孩子應穿孩子的衣服,大人應穿大人的衣服一樣。孩子若是穿上大人的斗篷必定會有麻煩。總而言之,佛陀說:「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
依怙主噶千仁波切「慈心、悲心與心性的叮嚀」
Translation copyright © 2011 Ina Bieler.
藏文譯入英文- Ina Bieler
英文譯入中文-法壽
如您想訂閱中文《Gar Quotes 噶千語錄》,可使用本部落格右下角的電子郵件訂閱功能,或來信 ymtk.tw@gmail.com 加入我們的電子郵件訂閱名單。